腎結核是結核桿菌由肺部等原發病灶經血行播散至腎臟引起,常在原發性肺結核感染后多年才顯現,多見于成年人,兒童少見。
結核桿菌由血行播散至兩側腎皮質,該處氧張力高,有利于結核桿菌的生存和生存,此處的病菌可長期處于靜止狀態,在全身或局部免疫黎削弱的情況下,結核桿菌可以活化,病變向腎乳頭擴展,并發干酪樣壞死,潰瘍性空洞形成等損害,最終破潰入腎盂,結核桿菌可以從尿中排出。
臨床表現:結核病全身中毒癥狀,發熱/盜汗/食欲下降,/貧血/消瘦等全身癥狀,局部臨床表現取決于病變范圍,局限于腎實質時可無臨床癥狀,因此早期多無明顯癥狀。當病灶進展時,可以出現膿尿、血尿,約半數人表現為無痛性血尿。當病變累計膀胱時,可出現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排尿困難等膀胱刺激癥狀,發生腎盂積水、膿腎或腎周組織結核病變時出現腰痛、腰部酸脹等局部癥狀。
影像學表現:A腹部平片對腎結核的診斷價值較小,對早期腎結核無診斷價值。靜脈尿路造影對腎結核的診斷價值較大。逆行泌尿系造影,對常規造影不顯影的患者可采用逆行泌尿系造影,有時可顯示腎及泌尿系破壞情況及狹窄部位,但該方法有引起結核播散的危險。B腹部CT檢查:對腎結核早期診斷無實用價值,對晚期病變的觀察則優于靜脈尿路造影。C B超檢查:在泌尿系結核影像診斷中有重要地位,根據腎結核變化。D對泌尿系結核的定位診斷無價值,但對兩側腎功能及尿路通暢程度的了解的一事實上的臨床意義。
實驗室及其他檢查:尿常規和24小時尿沉渣找抗酸桿菌,尿培養,尿結核分枝桿菌的快速培養方法,尿液標本結核分枝桿菌DNA片段檢測,結核菌素試驗,腎穿刺活檢,膀胱鏡檢查。
結核內四科對于腎結核的診斷與治療,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